培养目标
本授权点立足辽宁,辐射东北,面向全国,以具有与当代先进文化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开放的学术视野,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交流服务。培养的研究生应了解设计学学科基本历史和相关学科知识,熟悉国内外发展现状,具备设计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体系和设计技能,具备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和研究的能力,能够将设计学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结合。具备一定的学术洞察力,扎实地开展实地调研、归纳分析和总结。充分了解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和设计实践需求,学习、分析和评述前人研究成果,掌握扎实的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学研究的一般规律。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能力使用外文文献资料。学位获得者可在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手工艺设计及其相关机构从事研究、设计、教学、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方向
学位点聚焦与当代先进文化交叉融合的设计理念,坚持开放的学术视野,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交流服务,经过多年学科方向凝练,形成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手工艺设计、4个学科方向。其中,工业设计研究方向具有显著优势。
1.工业设计
致力于设计美学、产品功能、材料与工艺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与理论研究,以工业产品的开发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关注产品的形成和使用过程中的诸多因素,研究现代产品的形态设计方法理论、设计文化、产品结构设计、产品人机工程学应用,为产品制造等产业尤其为兵工企业提供精准化设计服务。拥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省级产业学院、省级示范性虚拟教研室、市级数字设计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6个平台;产品设计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教学名师;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科研70余项,科研到款1000余万元,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1篇,授权专利38项。参与制定工信部《无人机制造企业规范条件》,进一步加强无人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创新和安全质量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结合产品
工艺,应用先进的自动化设计成果参与淮海集团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参与某兵工企业头盔、外骨骼等设计;与127厂签署《XX产品外观创新及工业设计和建模三维效果演示》和《轻型产品外形及外观创新工业设计》合作协议;与763厂签署《某外贸产品动态3D展示及动画AR仿真特效制作》协议等。
2.环境设计
致力于服务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添动力。研究历史文化建筑和古典园林在当代设计领域的发展及应用,探索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融合社会学与生态学的理论价值,在多学科交融的背景下拓宽理论的研究边界。重点服务旧建筑改造、红色场馆及文旅环境设计。参与制定编制《辽宁省农村危房改造十三五规划》,作为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政策纲领与实施指导性文件。参与制定《辽宁省农村生活垃圾
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标准》,作为我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的技术指导文件。承担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重大研究课题《关于推进沈阳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成果被广泛采纳并应用到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方案当中。主持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古田射击馆广场军事文化主题环境设计项目;与辽宁省国防动员办公室共同打造*****基地设计;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横向80余项,科研到款1100余万元,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52篇,授权专利22项。
3.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致力于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探索信息科学与视觉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发展前景,以影像表现、文化衍生、艺术交互、虚拟仿真、数字科技为基础,具有功能性、表现性、传播性的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拥有首批市级哲学社会研究基地,辽宁省地名专家1人,中国地名保护及传承管理体系政策量化评析与优化路径研究与国家治理层面地名档案管理政策评估与优化路径研究2个项目被省民政厅分别推荐到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和区划地名司。获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横向30余项,科研到款450余万元,出版专著4部,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49篇,授权专利18项。
2.手工艺设计
致力于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陶瓷设计的科学研究与艺术探索。以辽金陶瓷艺术研究及现代生活陶瓷为主要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陶瓷艺术的精神和技术,发展传统手工艺文化,将艺术引入生活;培养学生从事陶瓷艺术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进行跨学科的探索研究,培养艺术及技艺紧密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拥有辽宁省教学名师,“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等人才,辽金陶瓷研究艺术中心。获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横向11项,科研到款206万元,出版国家一流课程配套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22余篇,授权专利14项。